每天就往场边一站,给大家灌一些味道极差的鸡汤,剩下的时间只干两件事——
“迈扣!”
这是需要整顿球队纪律的时候。
“SR!”
这是需要复盘战术的时候。
阿狗掌握了摇人大法。
阿狗沉浸其中。
阿狗冲上去接受采访。
不止一家媒体吐槽他:“柯林斯主教练难道只是一个战术板管理员吗?为什么每次一暂停他就立即把战术板交给SR?”
这是01-02赛季NBA职业赛场上的一幕奇景。
随着奇才队的直播场次越来越多,所有人都发现,方星河不但是奇才队的场上战术核心,还是场下的战术定制者。
每每打到关键时刻,战术板必然在方星河手中,其余队员围着他听从安排,阿狗杵在外圈默默点头。
他点头的姿势特别沉稳,特别帅。
双手抱胸,手指经常摩挲着下巴,眼神沉稳坚毅,似乎没有任何事能够打倒他。
“柯林斯今年的年薪是多少?妈的,这钱我也能赚!”
解说嘉宾的羡慕嫉妒恨透体而出。
而随着奇才越打越好,其余球队的主教练也渐渐坐不住了。
“胡闹!这是对主教练职责的亵渎!”
柯林斯笑嘻嘻摊手:“我的执教风格就是知人善用,我有SR,为什么不用?”
“球霸!一个职业球员应该做好他自己的事!”
柯林斯笑嘻嘻耸肩:“你懂不懂什么叫做天选控卫啊?调整战术就是他的职责!”
“放屁!球员只是球员,否则还要主教练干什么?”
柯林斯笑嘻嘻的恍然大悟:“噢!原来你们的控卫不会制定战术啊?怪不得……啧啧。”
“***you!道格,***you!”
柯林斯气坏了不止一个人,当然,最气的永远都是禅师。
每一场奇才队赢球之后的采访,他都能想办法开到禅师,并且将对方的临机变阵水平贬斥得不如方星河一根毛。
方星河“天选控卫”的名头越来越响,他的魔球打法也渐渐成为业界焦点,被视为“对NBA的革新和推动”。
老尼尔森和胡比是方星河最坚定的鼓吹者。
“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打法了!”
“效率的极致!”
“SR带来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未来!”
因为方星河魔球打法而诞生的节目层出不穷,哪怕只是一场普通的直播,解说席上也必然发生争吵。
很快,这种对立激化到波及全联盟,并且形成持续且居高不下的热度。
原因很简单——太有观赏性了。
效率只是专业人士在意的问题,对于普通观众而言,打法好不好看,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。
方星河的华丽打法,让每一场全美直播都有大量收视人群,讨论他就能够获得巨大热度,于是媒体自然热衷于此。
经过大量的专业分析,方星河的全套打法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。
他就三板斧。
第一招,持球三分。
方星河的三分技术带有强烈的后世风格,在当下看来,不止是不够合理的问题,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浪逼。
只要防守球员跟得不够紧,浪方就有可能以任何一种前置技巧完成三分投篮。
坠步干拔、突破假动作衔接后撤步、两次以内运球的急停三分、拖曳步、横移小跳步……
在他以前,从未有人开发出如此丰富的三分手段。
而得益于满协调和高弹速,他的二段式三分投篮飘逸得像是天外飞仙,一剑东来,好看得要命。
所以尽管他的进球不算多,却有好多专家和球迷认为,他三分能力完全超越了雷吉米勒和雷阿伦。
其实从9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05年前,联盟的防守强度对三分射手极其不友好。
但是……
“SR的三分球不受防守影响,这是最可怕之处,也是联盟突破型后卫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
HC规则确实对接球投篮的三分射手不够友好——跑位时必然被隐蔽拖拽和撞击,接球瞬间腰上多出一只手,纠缠中极易受到肘击……
汉密尔顿最近几场比赛神一场鬼一场,根源就在于针对性对抗。
你能跑,那我就拽着你不让跑。
你投篮准,那我就时时刻刻施加身体对抗,破坏你的投篮手感。
只要奇才队去打客场比赛,对方基本都这么防守汉密尔顿,反正裁判哨子松,哐哐哐撞上两节,到第三节开始,小汉的投篮稳定性必然下滑。
这还只是中投,如果是三分射手,受到的影响更大。
所以,在当今年代,接球三分影响不了比赛大局,尤其是在季后赛里。
但是,这和咱方哥有什么关系?
在他持球进攻的时候,没有防守球员敢于主动找对抗。
贴得太紧,一个半转身就抹过去了。
这便是他的第二招:华丽突破。
方星河的常规突破脚步只有极少数球员能跟上,而一旦他祭出幻影突袭,谁上来谁废。
同理,他也防不住艾弗森的突破,防守球员就是如此被动。
区别是,艾弗森突破外线之后,面对的是内线一群肌肉棒子。
而方星河一旦突破,内线往往只有两个中锋。
他力主交易罗宾逊的含金量,随着奇才队的每一场胜利而飙升,甚至有媒体戏言:“今年的最佳经理也应该给到SR!”
罗宾逊每天都加练两侧45度角的三分,如今,这两个点的命中率已经来到了38.5%,乐得这货天天rap。
只要比赛当天,罗宾逊的三分手感不算太烂,那么妥了,对方中锋只能缩在禁区里看着方哥瑟瑟发抖。
现今联盟里,牛哔的护框型中锋不在少数,可他们面对方星河,要多难受有多难受。
高弹速加上满级柔韧,这种变态程度,没有亲自感受过的人永远理解不了。
别的突破型球星都是双开门身材,你方哥是双折迭身材。
高弹速+低体重+强滞空=中锋必须提前起跳或者高举双手完全不起跳。
而不管你跳不跳,只要应对策略固定下来,接下来就是方哥的拧麻花时间。
当一个攻筐球员可以在半空中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45度,并且随时扭转上半身,并且最终稳稳落地,那就别想着能够防住他了。
祈祷吧,祈祷他的上篮手感不够好,这一球扔不进。
所以,面对方星河的上篮,唯一可行的主动策略就是及时给对抗。
唯一可行的被动策略,就是高举双手提前卡位。
邓肯就是这么干的。
效果不赖,把方星河的上篮命中率限制到了60%,并且没有赔上太多犯规。
那场比赛罗宾逊的手感好似摸了屎,三分球9中2,后来被尴尬放空。
于是马刺成功逼出了方星河的第三板斧。
分球。
划重点:奇才队打的不是你粘那种挡拆后突破分球的持球大核体系。
方哥可以在任意时间、任意地点、任意局面下精准传球。
在奇才队的战术里,所有策应功能的第一出球点都是方星河,由他进行二次分配——除非方星河故意将精英防守人带走,策应人才会以发动总攻作为目标。
所以他的球权占有率不如艾弗森高,但助攻却达到了场均10个。
突投传三项顶尖技能的结合,使得他成为联盟中最恶心的球员,没有之一。
丹子不难防,当他在低位持球,每个人都知道他要干什么——20%概率分球,80%概率背身单打,反正防不住,只要祈祷他投不进就可以了。
但方星河不一样。
当他持球的时候,不但对位防守人心惊胆战,所有防守人都得提高警惕。
一人持球五人看,丝毫不夸张。
奇才队员反倒不怎么看,专注自己的工作,只要跑出空位,球肯定能传过来。
……
当方星河的三套个人打法与全队结合得越来越紧密,奇才队开始稳定上分。
打弱旅,几乎没输过。
打强队,看乔丹当夜状态。
反正方星河稳稳的25分+10助攻,让每个人都充分参与进攻,每场开开心心偷几个抢断和盖帽,输赢无所谓。
最开始媒体还试图预判方星河的新秀墙什么时候会出现,后来,墙倒屋塌。
防突破哥就浪投三分,防三分哥就冲进去干中锋,打到中锋两犯之后自然而然开始包夹,接下来就是轻松出球之后的四打三时间。
实在状态差,还有丹子的低位狂抡和方哥的野马防反,跟谁都能打个差不多。
一直到1月中旬,方星河的表现始终那么稳定,甚至都没有哪支球队能够逼出他的第四套打法。
评价一天比一天高,声望一日比一日隆。
“方星河的空间打法才是NBA的未来!”
ESPN不演了,摊牌了——我就是最大的方吹,谁都别争!
“SR永远只在三分线外和禁区发动进攻,中间广袤的区域完全让给了汉密尔顿和乔丹,他在这个区域几乎只进行中转、策应、牵制。
汉密尔顿因此拥有了极度广阔的跑位空间,迈扣也因此拥有了极度广阔的单打空间。
瞧瞧他们的得分和效率吧!
三年级的汉密尔顿场均得分26!
38岁的乔丹,命中率攀升到53.5%!
SR将自身的可怕威慑力极化到最外围和最中心,让两位中投精准的队友得到了最舒服的施展空间。
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赞美他的天纵之才,才能完全抒发我的震撼与敬佩,但我已是SR的虔诚信徒!
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控卫模板!
艾弗森,现在你知道你距离冠军还欠缺些什么吗?同样配置的队友,以及一个能够完全理解这套打法的聪明主教练!”
风暴莫名其妙的刮到76人。
大概率是因为艾弗森也具备这套打法的核心素质,恰好,去年的总决赛,艾弗森拼赢了巅峰湖人一场,却与总冠军失之交臂,让太多球迷感到遗憾。
ESPN以76人为案例,详细分析了复制方氏空间战术的可能性。
第一步,艾弗森练出精准三分。
第二步,交易来一个霍里、罗宾逊这样的能防守的空间型大前锋。
第三步,找来一个中投精准的分卫。
第四步,一个能切入能投射的小前锋。
第五步,抄战术作业。
这帮闲得蛋疼的专家们一顿推演,最终发现,如果在去年总决赛的时候,76人以这种建队思路去跟湖人拼7场,夺冠的概率极大。
艾弗森原本就擅长冲内线造杀伤,去年给奥尼尔造成了极大麻烦,很多时候都依靠大前锋保护。
假如有队友能够帮他拉开空间,让内线不那么拥挤,效果必然立竿见影。
如果联盟里只有一个方星河,那么这叫做孤立不证。
再加上一个艾弗森,空间理论彻底成型。
这不是后世所谓的魔球,这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立体化打法。
“最好的现代控卫应该兼具持球三分和内线强杀伤能力,两者结合,便可以极化球场空间,传球能力差不离就可以为队友制造出最理想的进攻环境,从而实现全队攻击力最大化。”
西部,普林斯顿正在国王华丽绽放。
OK组合的三角进攻天下第一。
东部,方氏空间理论异军突起,忽然大热。
76人惨遭凌辱,球迷倒戈,万人批评。
“四人防守、艾弗森一人攻坚”的便秘式打法,终于迎来了清算。
拉里不浪被动应战,气急败坏:“狗屁的空间打法!防守赢得总冠军!球员们必须以正确的方式打球!SR?他连东部都未必过得去,你们吹什么牛哔?!”
他和杰夫范甘迪迅速成为方星河最坚定的反对者,天天battle。
由于方氏空间打法还没有证明可以夺冠,所以正反双方的PK僵持不下,谁都不能获得绝对优势。
三分球在季后赛的稳定性存疑,当防守强度拉到最高,方星河是否还能够打出现在的表现?
没有实例做证明,理论再怎么精湛自洽,都难以征服那些保守老人。
1月中,奇才轻取76人。
赛后采访,方星河被问到这方面的问题。
“我不在乎。”
逼王轻飘飘耸肩。
“所谓的方氏空间战术,核心是我,我不在乎别人想不想复制,能不能复制。我只是来到这里,摘走胜利,仅此而已。”
拉里不浪脸色铁青。
他挥舞着拳头再次强调:“那不是正确的方式!不信走着瞧!”
那么,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方式?
方星河又是否能够坐稳NBA有史以来第一位球员身份的战术大师宝座?
媒体提出一系列话题,球迷被钓成了翘嘴。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奇才队的赛程、东部排名、与强队的胜负关系,希望能够全程参与奇才队的冲冠历程。
方星河在NBA,在篮球领域,在全美全世界,越来越热、声势日隆。
可就在全明星之前,1月下旬的某一日,他忽然消失在出场名单中。
奇才队发布公告:“因为个人事业冲突,SR已征求队内同意,请下长假,回国处理相关事务,归队日期未定,但不会影响球队冲刺计划,请球迷朋友们安心。”
一石激起千重浪,球迷们炸了锅:我安心你麻痹!
媒体也疯了。
这是现代NBA几十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,一支号称要冲冠的球队,战术核心突然跑了?!
不是,他到底干嘛去了?!
各路人马开始疯狂打探消息。
这事并不难打听,可是当他们得知实情之后,一个个嘴歪眼斜,愈发震惊。
我勒个去!
球队搁这儿冲冠呢,你跑回去拍电影了?
第二次全球头版,来得如此突然,又如此自然。
你方哥,再次成为世界焦点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